近日,山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在C臂引导下圆满完成一例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为一位重度癌痛患者缓解了疼痛,疗效显著。 
患者女性,58岁,左肾上腺皮质腺癌术后9年余,伴有盆腔内脏器、胸、腰、骶椎、肋骨多发转移,疼痛剧烈,严重时在床上打滚,影响睡眠,VAS评分10分。吗啡缓释片每日口服剂量达300毫克,止疼效果不佳,并出现恶心呕吐等吗啡不良反应,营养状况极差。 山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在严格评估后,确定患者有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的适应症。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多次沟通交流后,同意该治疗方案。术中鞘内导管及腹部镇痛泵港体置入准确,脑脊液回流通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近日出院,目前VAS评分为0-2分,恶心呕吐等吗啡不良反应完全消失,每晚能安静的入睡,食欲恢复,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难以忍受的症状,控制癌痛对肿瘤原发病的治疗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大多数癌痛可经综合药物治疗有效控制,但仍有相当多的癌痛患者经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这部分癌痛患者,需使用“第四阶梯”镇痛方案。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是“第四阶梯”镇痛方案中的主流治疗方式。 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逐渐成为严重癌痛治疗的重要方法。其一端为硅胶导管,经穿刺植入蛛网膜下腔,出椎管并固定后在皮下走行,与腹部皮下可编程的电脑泵相连,根据患者疼痛特点,设定药物输注模式从而将吗啡直接输送至脑脊液达到高效利用吗啡的目的。 
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优点: 1、鞘内输注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吗啡受体,发挥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确切; 2、患者用药量明显减少,鞘内用药剂量仅需口服药量的1/300; 3、由于鞘内用药量少,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4、患者出现爆发痛时可立即解救,比口服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缩短; 5、电子微量泵给药,血药浓度稳定,波动小,一般不会出现血药浓度峰,以及用药量很小,不易产生成瘾性; 6、与需求量较大的口服、外用、静脉、肌注等传统用药方式相比,鞘内用药量明显减少,使患者整体用药费用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