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信息网----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服务的商务互动平台
【中西合璧健康谈】秋季养生重果蔬
发布者: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4日
点击量: 2064
推荐
推荐



【中西合璧健康谈】秋季养生重果蔬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今日中秋节,秋天已近过半。秋天除了与收获有关,还是一个“多事之秋”。秋天乍暖乍凉,昼夜温差大,很容易生病,尤其是脾胃病,如秋季腹泻等。所以秋季的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听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科李春霞医生来说一下秋季果蔬养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这告诉我们的是,拥有适合秋季的生活习惯及平和的情绪,才是秋季合适的养生。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素问》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中说的“五果为助”,说明其主要作用是辅助粮食的营养不足,以提供人生理上的需要。果品类食物,平、凉性偏多,甘、酸味偏多。偏寒凉者有清热之功,偏甘、酸者可化阴,有生津作用。“五菜为充”,说明蔬菜补充五谷的不足,辅助谷气,疏通壅滞。蔬菜是防病治病的良药。少数蔬菜性温暖(如香菜、大蒜),能起到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作用。大多数蔬菜性寒凉(如苦瓜、芹菜、茭白、藕等),能清热除烦、通利大小便、化痰止咳等。


当季水果

 苹 果 

  苹果味甘性凉,能生津润肺、消炎、止渴。《滇南本草》云:“苹果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平日在饭后吃苹果,可以补充糖、有机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保健作用。水肿病人服用中西药物利尿以后,可以进食苹果,有利于补钾,而且苹果钠含量低,不会引起水肿的加重。妇女妊娠反应期间,宜进食苹果。

  桃  

桃,甘酸而温,能生津、润肠、活血、止喘、降压。老年人体虚、肠燥便秘,可以适量食用。但需要注意,因桃性温,多食容易使人腹胀并生痈疖。桃子有缓和的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妇女经期可以吃,并且针对过食生冷引起痛经的情况也可以食用。

  梨  

  梨甘、微酸而凉,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本草通玄》说:“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大家熟知的“秋梨膏”就以梨为主要原料熬成的,常服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口干舌燥的人,也适宜用。脾胃虚寒的人要慎食。

 猕猴桃 

猕猴桃现在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酸甜的口感,很多人都喜欢。它也确实是一种很特别的水果。它甘、酸、寒,入脾胃经,能解热、止渴、和胃降逆。秋天天气转凉,胃口往往打开,吃多了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用猕猴桃干果100克,水煎服。说它是特别的水果,是因为现代研究表明,猕猴桃还可以阻断亚硝胺的合成,有预防胃癌的作用。有些放疗后干呕难进食的人,可以用猕猴桃鲜果50-100克,加水浓煎汁,加数滴姜汁,慢慢饮服,每天三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它性寒凉,所以,脾胃虚寒者要谨慎食用。


时令蔬菜

  藕  

  藕,甘寒,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用能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脾虚导致的腹泻,可以用嫩藕120g煮烂熟,稻米500蒸熟,与藕泥拌匀制糕,上面可以撒少许白糖。注意忌用铁器加工。秋天余热未尽,多有上焦痰热的情况,可以用藕汁、梨汁各一半,混合后服用。

 甘 薯 

甘薯也到了收获季,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食。甘薯分红白两种,都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可以改善夜盲。《本草纲目》说甘薯可以“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冬 瓜 

  冬瓜,甘淡性凉,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名医别录》记载冬瓜“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冬瓜能利水消肿,去掉过剩堆积的脂肪,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它含钠量较低,是肾脏病、浮肿病患者理想的蔬菜。

 黄 瓜 

  黄瓜,甘寒。能清热止渴,利水解毒。黄瓜性寒凉,胃寒者不宜多食,以免腹痛。老慢支发作期也须忌食。但黄瓜更多的是好处:《千金翼方》认为黄瓜可以改善四肢浮肿。鲜黄瓜中的丙酮酸可以抑制糖类转变为脂肪,有减肥的作用。黄瓜面膜也有它的道理,因为黄瓜汁能舒展皱纹。

 南 瓜 

  南瓜,也叫北瓜,倭瓜,品种较多,各地名称不同,但功用相似。南瓜甘温,能温中平喘,杀虫解毒。《中医效方精选》用南瓜治疗哮喘冬季严重者。老熟南瓜,含有淀粉、钙、铁、胡萝卜素等,嫩南瓜含有较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南瓜口味甘甜,但患有气滞湿阻之病的,忌服。






客服投诉热线:0551-689930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8993055 客服邮箱:278912304@qq.com 举报邮箱:790405988@qq.com

Copyright © 2017.Medcmz All rights reserved.

医疗设备信息网http://www.medcmz.com/医疗从业者免费注册发布的行业网站。若有疑问,联系站长QQ790405988;医疗从业者交流QQ:8157432开启中,申请请告司+职务+姓名+手机号。

皖ICP备2021004875号-1 公安备案号:34019102000915